2023年春运第10天共发送旅客4248万人次******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公众号17日消息,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1月16日(春运第10天,农历腊月二十五)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4248万人次,环比增长3.3%,比2019年同期下降46.7%,比2022年同期增长48.6%。
其中,全国铁路发送旅客830万人次,环比增长2.3%,比2019年同期下降16.1%,比2022年同期增长29.5%。
公路发送旅客3246万人次,环比增长3.6%,比2019年同期下降51.6%,比2022年同期增长56.7%。
水路发送旅客44.6万人次,环比增长25.3%,比2019年同期下降51.0%,比2022年同期增长9.6%。
民航发送旅客127.4万人次,环比下降4.5%,比2019年同期下降29.2%,比2022年同期增长23.5%。
全国高速公路总流量3360.4万辆次。其中小客车流量2849.6万辆次,环比增长7.3%,比2019年同期增长16.3%,比2022年同期增长9.3%。(中新财经)
民政部: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
光明网讯(记者 丁玉冰)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保健康、防重症”是“乙类乙管”阶段整个疫情防控的重心,对于养老机构也是如此。
据介绍,现在全国有4万多个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220多万人,这些老年人多数是高龄、失能和有基础病的老年人。一旦养老机构发生感染就容易形成聚集性感染,且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比较高。
李邦华介绍说,按照“乙类乙管”阶段“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部署,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坚持“关口前移”,民政部会同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为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重症的发生,作出以下工作部署和安排:
一是指导养老机构每天做好至少两次的健康监测和每周两次的核酸或抗原检测,如果养老机构自行联系核酸检测机构有困难,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要给予协调,做到老年人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能够“早发现”,以及养老机构阳性人员的“早发现”。
二是落实养老机构老年人分类分级的健康服务,为老年人配备必要的血氧仪和吸氧设备,做到养老机构内的黄色、红色标识重点老年人给予重点关注和老年人重症前期的“早识别”。
三是发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和定点协议的医疗机构的作用,储备相应的药物,通过远程或者上门巡诊诊疗服务,做到感染老年人诊疗的“早干预”。
四是健全养老机构感染者的转运机制和就医绿色通道,提高转诊效率,在医疗资源紧张的时候,养老机构如果提前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床位比较紧张时,要求民政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要加强协作,统筹辖区内的其他医疗资源,优先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安排接诊和病床,做到“早转诊”。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