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双节”非遗活动精彩不断******
光明网讯(记者 张诗奇)为丰富元旦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文明向上的浓厚节日氛围,文化和旅游部今年将动员和组织广大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等,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等相关活动,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推动全国人民广泛参与自觉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表示,剪纸、木版年画、灯彩、彩扎等与年节妆点相关的非遗项目要着力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舞龙、舞狮、灯会、庙会等群体性强的非遗项目要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传统工艺类非遗项目要加大传统工艺产品供给,为人民提供丰富的节庆文化产品。此外,今年还鼓励各地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本地“村晚”、群众联欢、慰问演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支持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及广大侨胞返乡省亲、祭祖、团拜,参加各种形式的节俗和非遗传承体验活动。
与此同时,“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将于2023年1月14日(腊月廿三)至2月5日(正月十六)举办,活动支持网络平台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并根据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等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直播活动;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区的非遗保护机构、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用镜头记录年俗非遗传承活动,在网络视频平台直播或视频展播,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
文旅部还将支持各地依托各级各类非遗馆、非遗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等设施场所,结合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在社区”、中国传统村落非遗保护、非遗特色村镇、街区建设以及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专题展示展览等传承实践活动。鼓励设立非遗产品销售专区,开展非遗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支持传统工艺进商场、进超市、进场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推广传统工艺产品。
据悉,春节、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与春节、元宵节相关的龙舞、狮舞、年画、剪纸、灯会、庙会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200多项。
(新春走基层)青海门源地震受灾民众:新房里迎新年******
中新网西宁1月18日电 题:青海门源地震受灾民众:新房里迎新年
作者 李隽 陈文年
18日是中国农历腊月二十七,距除夕只有两天。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东川镇孔家庄村,范有军夫妻俩将小年那天烙好小灶饼端上餐桌,两个女儿和儿子陆续上桌,一家人吃起了早饭。
“两个女儿和儿子常年在外地打工,过年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范有军说,孩子们在外打工时问得最多的就是他俩的身体和这个新家了。
“世界再美,都不及回家的路。”这是小女儿范文珠回家发的朋友圈。“今年回来,一幢崭新的钢筋混凝土砖房出现在眼前,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范文珠说。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最高烈度为Ⅸ度(9度)。
在这次地震中,范有军家的房屋受损成了危房,当地官方第一时间查看受灾情况,并将一家人搬出危房,没过几天就是2022年春节。
“虽然经历了地震,但家人都没事,政府的关怀也让我们过了个温暖的春节。”范有军回忆说,去年春节后孩子们又外出打工,那时候受灾房屋还没有拆除。
五间大瓦房,宽敞的玻璃,烧起暖气,地板砖锃亮,还有最方便的上下水……比起旧房子,范有军家的房子成了孔家庄村里最漂亮、最坚固、抗震等级最高的房子。
“因祸得福,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今年我们一家最幸福的事情。”范有军高兴地说。
据门源县灾后民房恢复重建相关数据显示,该县11个受灾乡镇共拆除建设D级危房710户,重建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大部分受灾民众已入住。(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 乐发彩票地图 |